游客发表
隨著各大電商平台跟風參與,堪稱“史上最長”的“618”大促狂歡節來臨。前不久,天貓、京東、蘇寧同日啟幕,拚多多攜“百億補貼兩周年”亮相,補貼活動不僅麵向蘋果手機、茅台、美妝產品等熱門商品,更有大量生鮮農產品,帶動農戶農商一起參與消費狂歡。
6月6日,記者從叮咚買菜重慶公司獲悉,已覆蓋30多個城市,開設前置倉數量近1000家的生鮮電商平台,正式入駐重慶。
“每日優鮮、誼品生鮮、百果園、盒馬鮮生、京東到家等生鮮電商平台已入駐重慶。”重慶零售商品協會負責人表示,這些生鮮電商平台各有優勢,最終在重慶的發展還要消費者來檢驗。
事實上,今年以來,生鮮電商領域不斷引來資本熱捧,先是叮咚買菜宣布完成7億美元D輪融資,隨後每日生鮮傳出即將赴美IPO的消息,加之美菜網、多點、錢大媽等頭部玩家紛紛競逐“生鮮電商第一股”,生鮮賽道的終極決戰已然拉開大幕。
疫情下的“牛”轉乾坤
吳磊是重慶一家社區生鮮電商負責人,創業5年多來,因生鮮電商新用戶引流難、訂單數少且增長慢,導致成本高企。不料一場疫情,無法隨意出門的人們紛紛開啟了線上買菜模式,而今,吳磊已突破了困擾多年的增長瓶頸。
如今,“無接觸配送”、手機下單買菜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便捷式的買菜方式以其新穎的交易模式、優質的服務體係,受到大量消費者的認可。
“我一般周六上午10點會在電商平台買水果和蔬菜,反正在11點之前肯定能送到,我就可以做午飯了。一周下單2~3次,平均每單50~100元。”重慶白領廖先生說。
艾瑞谘詢發布的《中國生鮮行業研究報告2020年》顯示,疫情前後,每周購買2~3次的生鮮電商用戶從23.4%增至30.1%。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對於生鮮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長,2020年生鮮電商年交易規模約為3641.3億元,同比增長42.54%,2023年有望超8000億元。
生鮮電商在疫情中快速崛起後,阿裏和騰訊等互聯網為巨頭們紛紛布局,滴滴試水“橙心優選”、拚多多旗下的“快團團”、美團開通的“美團優選”等平台亦快速擴張。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7.8萬家生鮮電商相關企業,82%的企業注冊成立於5年內。2020年,我國新增1.8萬家生鮮電商企業,年注冊量達到曆史最高。截至目前,我國今年已新增3300餘家企業。
萬億市場最後一片藍海
盡管業內曾湧現大麵積倒閉潮,知名品牌呆蘿卜、小象生鮮、妙生活等都因陷入燒錢困局而黯然退場。但是,因為生鮮電商具有剛需、高消費、高複購率等特性,這塊蛋糕的吸引力依然十足。
在電商領域有句話叫“得生鮮者得天下”,大批的資本和巨頭湧入這個賽道,市場向實力玩家傾斜的趨勢愈發明顯。目前市場規模逼近6萬億元,線上滲透率卻僅在5%左右,遠遠低於其他消費品類,堪稱電商領域新藍海。
近日,叮咚買菜、多點DMALL、美菜網等平台紛紛傳出了上市的聲音。而這,似乎預示著在生鮮平台間的戰火從社區搶客的補貼大戰蔓延至資本市場,終於要迎來“第一股”。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領域共有14家平台獲得融資136.5億元,今年已發生融資事件11起,融資總額超100億元。而近十年來,生鮮電商融資事件發生近300起,涉及項目超過160個,披露融資總額達到500億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通過上市融資獲得更多資金,相關生鮮電商能夠有機會進一步完善供應鏈,挖掘更多的貨源,培養更多樣化的品牌,在提升服務水平的同時提高客單價,從而實現良性循環,推動平台的正向發展。
未來之路
據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僅有1%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的7%則是巨額虧損。
5月2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社區團購平台“十薈團”處以150萬元頂格罰款,這是繼3月3日該局因“低價傾銷”和“價格欺詐”處罰五家社區團購企業後,十薈團第二次因同樣的原因被處罰。
業內人士坦言,由於生鮮存在客單價低、毛利率低、易腐爛損耗、物流成本高等特點,導致其一直存在線上滲透的難題。冷鏈物流的高成本、品控難保證等難點,也讓生鮮成為門檻最高的品類之一,所以實現盈利的項目寥寥無幾。
叮咚買菜全國快手菜商品采銷總監歐厚喜透露:2021年,叮咚的發力方向是半成品市場,主打的是家庭場景下,30分鍾一桌菜的到家服務。今年春節期間,半成品菜的增長比例超過400%,占大盤比例約為5%;預計今年底,半成品菜將占叮咚買菜大盤的10%。
重慶京渝研究院莫遠明研究員認為,歸根結底,生鮮電商的本質是“生鮮+快送”的深度組合,要做的是實現持續而穩定的生鮮供給,能吸引到一時的用戶取決於“快”,能長久地留住用戶則取決於“鮮”。
“建立以淨菜為壁壘的全品類平價生鮮,也許是生鮮電商突破生存瓶頸的一個方向。”樂廚CEO任聯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出於淨菜對全程保鮮和配送要求的嚴格要求,樂廚在重慶自建了配送團隊、第三方物流和現代化的中央加工工廠。當日10點半前下單,下午就能配送到家。
“對於規模大且利潤率低的生鮮配送而言,打通‘最後一公裏’的成本依然可以降低。希望未來機器人、自動化、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把成本降低,對於提高零售企業的盈利能力極其重要。”莫遠明對記者說,互聯網巨頭、供應鏈巨頭紛紛布局買菜業務,未來江湖到底屬於誰?或許,最終要看供應鏈、運營能力。對於生鮮電商而言,修煉內功,滿足百姓的需求將成為立足行業關鍵。
免責聲明:家電資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係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麵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並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