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黑電的毛利率遠遠低於白電,而且門檻相對較高,為什麽卻能吸引眾多品牌加入,在搶占市場的背後,電視業在下一盤怎樣的大棋?

一個毛利高的市場,門檻還不怎麽高,卻沒有更多新進品牌介入,導致海爾、美的、格力這三家幾乎瓜分了市場;一個毛利低的市場,門檻相對較高,卻吸引樂視、小米等眾多眾多品牌介入,夏普、飛利浦等眾多品牌回歸,還有一些傳聞的大牌華為、蘋果等的垂涎。
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唯一可以解釋的理由就是,在搶占用戶規模的背後,這些廠商還有更宏大的願景,而實現這些願景的方式可能通過電視更為靠譜。
毛利遠低白電卻擁有眾多粉絲 關於以彩電為代表的黑電,和以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大件為代表的白電這兩者的毛利高低問題,其實在好幾年前行業就有定論:白電更高。
彩電業經曆過好幾輪的行業低迷,而每次行業低迷都會讓一些企業下定決心到白電市場趟趟水,即所謂的黑涉白現象。有動作較早的海信和長虹,通過並購入股的方式實現了對科龍、容聲、美菱、華意壓縮等的掌控;也有自己投資涉足白電業務的,比如康佳、創維和TCL。
而反觀先前有意願增加黑電業務的白電企業,如美的,則把重心轉移到機器人方麵,現在毫無進入黑電市場的想法。
傳聞不斷,卻從未“涉黑” 這就是傳統家電企業的選擇,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因為經曆幾次價格戰後,彩電的普遍毛利已經很低。即便有新技術支撐,一般情況下彩電企業的綜合毛利率水平也就在20個點左右,比如長虹有人工智能,海信有超畫質電視和激光電視,毛利始終維持在20個點上下。
但反觀白電海爾、美的和格力這幾大家,毛利率的水平普遍在30個點左右。要知道,家電產品的毛利相差10個點,那就是巨大的差異。想想電視領域的海信與康佳的差別,就能說明了。
然而上述情形隻是傳統家電製造企業的認知。而對於外來者,它們可不根據毛利率來判斷行業發展。從三四年前蜂擁進入彩電市場的樂視、小米、PPTV、微鯨、看尚等,到現在一心想回歸的夏普、飛利浦,以及傳聞涉足電視的華為和一直覬覦電視業務的蘋果,它們卻對電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傳過這家要做電視

▲蘋果電視概念
於是家電業出現了一個怪現象:毛利越來越低的彩電市場,卻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而毛利相對豐厚的白電市場,卻相對清靜。
輕盈利背後的智慧家庭大棋 如此眾多的品牌,甚至華為、蘋果等超級大牌看中彩電市場的機會,顯然並不是毫無準備,頭腦發熱下做出的不理智之舉。它們如此看中彩電市場,顯然有更為宏遠的考慮。
其一,如果我們仔細看這些企業,就會發現它們其實都是在搶用戶。比如樂視說其已經有了千萬級的高端運營用戶,而夏普這次回歸選擇和阿裏合作的方式,飛利浦也是低價搶占市場,再聯係阿裏、騰訊和愛奇藝近一年快速在終端方麵布局,可以想象,一場搶奪用戶的“戰役”正在彩電市場上演。

▲強勢回歸的夏普
搶奪用戶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營這些用戶。雖然這個市場已經擁有樂視、聚好看、長虹虹領金、酷開以及新進的雷鳥等專門運營用戶的企業,但相比巨大的市場機會以及本品牌以外的競爭品牌而言,誰都沒有獲勝的把握,所以包括阿裏、騰訊和愛奇藝也在通過各種關係在搶食資源。
爭搶用戶再運營用戶,中國彩電市場的運營模式正在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已經從前兩年的獨自無目的跑馬圈地式擴張,到有目的有陣營成員互助搶奪式發展,而且越來越成熟。因為按照奧維雲網的預測,大屏運營市場將在2020年誕生6300億元的市場機會。
其二,硬件背後的智慧家庭大棋。很多家電企業都知道家電產品的未來必須向互聯互通、共享方向發展,即所謂的智能家庭智慧家居方向發展,但無奈卻很少有企業有這樣的統籌能力,特別是白電領域,更缺少能統籌智慧家庭這個產業發展的基因。
拿先前做的比較多的海爾和聯想為例,各自都在打造開放的平台,但多年發展告訴我們,閃聯相對更容易吸引其他企業的加入。技術性決定這樣的結果表現,就技術而言對比黑白電,相信更多的人會把技術這一票投給黑電企業。
事實上,確實也是彩電在技術上與IT的前沿技術貼合得更加緊密,比如人工智能、互聯互通、智能等,所以現在選擇投資彩電的企業,其實是奔著未來掌控智慧家庭這一機會而去的,即所謂的搶奪第四塊屏而去的,而不是看中短期的收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