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我國內蒙古烏達煤礦“植物龐貝”中發現第二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正文

我國內蒙古烏達煤礦“植物龐貝”中發現第二枚古生代蠍子化石

时间:2025-11-02 12:31:58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核心提示

頭胸部及部分前腹部(正麵)部分前腹部、後腹部及步足(負麵)部分身體細節的掃描電鏡照片(a,b為毛孔;c為螯肢上的剛毛;d,e為身體表麵的瘤點;f為部分表皮)(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院南

頭胸部及部分前腹部(正麵)
頭胸部及部分前腹部(正麵)
部分前腹部、後腹部及步足(負麵)
部分前腹部、後腹部及步足(負麵)
部分身體細節的掃描電鏡照片(a, b為毛孔;c為螯肢上的剛毛;d, e為身體表麵的瘤點;f為部分表皮)
部分身體細節的掃描電鏡照片(a, b為毛孔;c為螯肢上的剛毛;d, e為身體表麵的瘤點;f為部分表皮)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蠍目屬於節肢動物門螯肢亞門蛛形綱,是蛛形綱動物中體型較大、較為古老的一類。蠍子的觸肢(第二對附肢)末端為鉗狀,前腹部有7個體節,後腹部為5個體節加尾節,尾節由球狀毒囊和針狀毒刺組成,內部具有毒腺;蠍子腹部腹麵有一對梳狀的櫛板,是其獨有的感覺器官。化石蠍可分屬於48科近150種,中國古生代蠍子化石及其稀少,先前僅有一例報道。
內蒙古烏達煤礦“植物龐貝”中產出的大量原位埋藏的植物化石對揭示二疊紀的沼澤森林生態係統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該生態係統中的動物化石卻未有報道。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雷曉潔博士研究生在王博研究員的指導下,與萬明禮副研究員,周衛明助理研究員以及雲南大學韋海波助理研究員合作,研究報道了一枚產自烏達煤礦的蠍子化石。
研究團隊將這枚保存較為完整且精致的蠍子化石歸入始蠍屬、未定種(Eoscorpiussp.),是目前中國報道的第二枚古生代蠍子化石,也是世界範圍內報道的第三枚產自二疊紀地層的蠍子化石。該成果近期已發表於國際地學刊物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 Association
該標本保存較為完整,頭胸甲前中部有一隆起的水滴形中眼丘,中眼之間的一倒“V”型脊將其分開;中眼丘為一“Y”型溝環繞,將頭胸甲背麵分為較為凸起的中部頭頂區域和凸起不明顯的兩側胸部區域。螯肢大,突出於頭胸部前方;觸肢長而相對粗壯,掌寬且短,指長;第二對步足保存有脛節距。後腹部體節的長和寬均依次減少。尾節毒囊呈燈泡狀,蟄針粗壯,長且彎曲。其身體表麵有許多丘狀小顆粒裝飾,表皮上較為精細的結構(如:毛孔)等都清晰可見。
“植物龐貝”埋藏過程的特殊性為二疊紀蠍子的生態習性提供了重要的啟示。由於該標本保存於凝灰岩層中部,表明其生活於樹木的高層,但其底層環境為水體,這表明在早二疊世早期,此類蠍子可能就已經適應了陸生生活。此外,作為生態係統中的食肉捕食者,該蠍子化石的發現可證明當時的沼澤森林中已有較為豐富的動物量。該研究較為全麵地揭示了早二疊世的“植物龐貝”生態係統群落麵貌。
本項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論文相關信息:Lei, X.J.*, Zhou, W.M., Wan, M.L., Wei, H.B., Wang, B., 2020. A new scorpion from a Permian peat swamp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Geologists’ Association 131(2), 160–167. https://doi.org/10.1016/j.pgeola.2020.02.006